1月13日,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自2015年广西实行补充耕地指标交易以来,至2020年12月28日,全区补充耕地指标交易自治区级交易面积达到13万亩,交易金额突破60亿元。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下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要求,完善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机制,广西自然资源厅相继出台了《广西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办法》《广西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文件,不断规范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程序,明确指标交易收益用途。
与此同时,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积极推动自治区、设区市两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允许土地整治、耕地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各类补充耕地项目形成的补充耕地指标入库。据统计,自2015年实行补充耕地指标交易以来,自治区级交易平台共完成90批次补充耕地指标网上交易,交易面积达13万亩,交易金额累计达到62.69亿元,有力助推了吴圩至隆安高速、崇左至水口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的落实。
此外,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通过建立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导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保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规范有序开展。2020年印发了《关于调整广西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导价格的通知》,以新增耕地数量、水田规模、粮食产能形式明确交易指导价,调整后广西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导价格为:耕地数量1.5万元/亩,水田规模15万元/亩,粮食产能0.7万元/亩·百公斤。
据悉,“十四五”期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继续盘活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市场,大力促进自治区、设区市两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