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落地、施工,是柳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作为职能部门,今年一季度,柳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部署要求,主动克难攻坚,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作用,全力以赴激活项目“压舱石”作用,为柳州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

广西十一冶朝晖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竞得全区首宗“标准地”,一期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目前已经投产。(潘正伟/摄影)
1、一季度供地同比增长174%
截至3月31日,今年以来全市(含各县区)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15宗约464.13公顷,同比增长174%。其中,居住用地约104.07公顷,同比增长132%,市本级为约77.4公顷,完成我市今年“1+7”文件目标任务的24%;工矿仓储用地约198.27公顷,同比增长422%,完成“1+7”文件目标任务的30%。
全面开展新一轮盘活存量土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作,制定了2021年盘活存量土地工作方案,通过摸清批而未征、未供土地情况,制定供地计划,加快已具备供地条件的项目用地供应。

▲广西十一冶朝晖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潘正伟/摄影)
3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发布《2021年广西各市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公告》,全区2021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2879.8公顷。

广西2021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表
其中,柳州市2021年计划供应商品住宅用地345.77公顷,约合5186.55亩。相较于去年柳州商品住宅用地供应305.28公顷,同比上涨13.26%↑。
2过渡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按照“保障急需、重大优先,征得了地、报得出去,应保尽保”的总体原则,在满足相关要求的条件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各类项目用地需求进行综合平衡和统筹保障,对近期急需开工建设的相关重大项目应保尽保,重点保障了工业产业、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卫片整改历史旧账等各类项目近400个。
过渡期市辖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案在全区率先获得批复,批准过渡期城镇开发边界总规模为400.45平方公里,为我市过渡期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空间保障和规划支撑。柳州五县过渡期开发边界划定方案均全部获批。
3争取指标保障重大项目落地
早谋划、早部署、实干快干,我市积极争取2021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截至3月底,全市共获得建设用地指标897公顷。其中,验收批复43个增减挂钩项目,批复增减挂钩指标586公顷,为项目用地提供了高质量的指标保障。
通过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保障项目计划指标、指导各县区做好项目前期用地调查、优化审批流程、加大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协调指导力度等方式加快用地报批,保障了航二路延长线项目、柳州京东“亚洲一号”智慧物流园等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此外,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稳步开展。1-3月,全市建设用地获批共13宗,合计获批用地197.52公顷,涉及新增建设用地173.83公顷,保障柳州市城市公共交通配套工程一期帽合交通配套工程项目、韵达广西(桂北)电商产业园项目等重大项目用地。

4全力保障耕地占补平衡
1-3月,全市共有17个项目完成占补系统指标入库,入库耕地数量147.51公顷,水田规模24.79公顷,粮食产能144.05万公斤。其中,“2018年柳北区白露街道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成为市本级第一个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入库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入库工作也位于全区前列。同时,我市也打破了自然资源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的现状,多元化保障占补平衡。解决了桂林至柳城公路项目、贺州至巴马公路(象州至来宾段)项目等重大项目耕地占补平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