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正式出炉:国内生产总值超114万亿元,同比增长8.1%。这份“成绩单”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梳理。
GDP同比增长8.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21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8.1%,一至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8.3%、7.9%、4.9%、4.0%。按两年平均算,分别增长4.9%、5.5%、4.9%、5.2%。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对此评价:“经济较快增长”“运行总体平稳”。他表示,这一增速高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6%以上的预期目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说,在全球疫情冲击下,我国依然能保持这样的增速非常不易。尽管经济增速逐季放缓,但四季度两年平均增长率比三季度还要高,反映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稳”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专家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预计一系列政策部署将有力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人均GDP超1.2万美元:经济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都持续提高
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
宁吉喆表示,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都持续提高,说明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他同时指出,应清醒看到,我国人均GDP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到美国的1/5、日本的1/3,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至30%。”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扩大有效投资有潜力、有空间
202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超54万亿元,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快于全部投资12.2个百分点。
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及疫情、汛情影响,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放缓,四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负。
2022年投资增速是否会进一步回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说,五年规划第二年通常是重大项目落地时段,而且随着PPI涨幅回落,中下游制造企业的成本上升压力会得到缓解,这将进一步拉动整体投资。
宁吉喆认为,我国扩大有效投资“有潜力、有空间,也有动力”。他指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正在发力,去年下半年以来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点项目陆续启动,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都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
CPI同比上涨0.9%:物价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
202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同期,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1%。从12月看,CPI与PPI“剪刀差”进一步收窄。
专家指出,2021年物价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得益于国家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针对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供需双向调节、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王军表示,受猪肉价格逐步进入上行周期、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CPI涨幅或将有所扩大,但总体可控。同时,在高基数、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实施、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下,PPI涨幅料继续回落。未来,物价涨幅仍将处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