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全国两会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与房地产相关的表述达到300余字,是近年来篇幅最长的一次,所涉及范围也是近年来最广,足见中央对房地产的重视程度。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稳房地产的决心与力度空前
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的定调为:“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今年则表述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此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项工作部署中还特别提到,“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稳楼市股市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总体要求,在史上尚属首次。
而“持续用力”、“更大力度”,这些掷地有声的词汇用在“稳房地产”上,所透露出来的决心之大,同样是史无前例的。
首先,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调动居民的购房意愿。
不再着重部署房企化债
今年要“统筹发展和安全”
今年的《报告》,房地产依然被列为“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重点领域之一。
而对比2024年的《报告》,可以发现一些微妙变化。
首先,在2024年《报告》中,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是放在“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的框架下,重点提到了给予房地产企业融资支持,以及一揽子化债方案的落实等。
而今年的《报告》中,关于房地产的政策方针,放在“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框架下,且未涉及到房企化债的具体措施。仅提到,“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内容截图
首提“调减限制性措施”“充分释放住房需求潜力”
“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住房需求的表述每一年都不同。
2022年提出“要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2023年强调“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2024年,提出“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今年则表述为“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释放潜在需求的前置条件,包括:
①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
去年中央已将房地产政策调控自主权下放给地方,支持地方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
事实上,目前各地很多限制政策都已经松绑了,仅个别城市仍保留部分限制政策,比如部分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依然限购。
以往关于房地产政策措施大多用词为“优化”、“调整”,而今年《报告》对今年地方调控政策定调为“调减”,意思已经非常明确,关于房地产的限制性政策只会减不会增。现存的限制性政策进一步解除,甚至全面退出,都是有可能的。房地产将进入政策最为宽松的一年。
政策松绑,此前被压抑的部分购买力也将随之释放。
②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另外,去年已明确,允许地方发行政府专项债,以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
货币化安置的意思,就是直接给钱或给房票,让拆迁户去买房。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上一轮房地产去库存,发挥核心作用的正是货币化棚改。机构申万宏源按照此前棚改货币化的效果估算,本轮100万套的城中村改造将带动近1亿平方米住宅销售。
今年初多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都被列为重点工作项,有不少省市提及大力推进房票安置的工作;与此同时,包括广州、深圳、上海、北京、郑州、西安等在内城市今年开工量都出现明显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住建部已表态,“只要前期工作做得好,我们还可以在100万套基础上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而此次《报告》用了“加力”一词,意味着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的规模将更上一个台阶,从中将释放出一大波的购房需求。